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 1
  • 2
  • 3
  • 4
  • 5
 
 
 
四川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电话 :18602318281
联系人:张经理
网址:www.ganghr.com
Q Q:95107168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详细信息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预防
来源 :本站 作者 :admin 发布日期:2011/5/28 点击次数:5926 [打印] [收藏]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预防
 
    仔猪腹泻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 ,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病原十分复杂 ,并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其中,哺乳仔猪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 、白痢 ,丙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红痢以及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较为常见 ,保育仔猪则以离乳应激引起的下痢以及寒冷 、饲料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拉稀较为常见。
  一、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
  l、疾病性腹泻
    仔猪黄痢  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l一3日龄最为常见。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一两头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同窝其它仔猪相继发生剧烈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 ,腥臭,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剖检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 ,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 、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 ,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猪忽然发生腹泻 ,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气候剧变 、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与发展。病程2—7天 ,如能积极治疗,科学管理 ,一般死亡较少,部分病猪可自行康复。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
    仔猪红痢  又叫出血性肠炎或坏死性肠炎 ,由丙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 ,以排红色粘液状粪便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季节不明显 。剖检病变主要为肠粘膜充血 、出血 、易脱落,肠系膜充血 ,淋巴结肿胀。
    病毒性腹泻 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仔猪轮状病毒感染,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lO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死仔猪尸体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 ,淋巴结肿胀,胃底粘膜轻度充血 ,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肠壁薄而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
    寄生虫性腹泻  以球虫、蛔虫 、锥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 、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 ,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 ,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2、非疾病性腹泻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从吃初乳转为以吃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同时 ,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 ,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 ,最终仔猪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日粮抗过敏  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能力之前,饲料抗原容易引发仔猪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引起腹泻。此外,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 ,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加剧腹泻。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天后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一个星期左右病情会逐渐缓解。
    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 、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 、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 、白色、灰绿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 ,对各种应激因素 ,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 、伙伴变化 ,温度、湿度及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因采食量下降、消f{二不良而导致腹泻 。病仔猪排水样或鸭粪样稀粪。
  二、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l、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使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的生活,充分发挥其生长发育潜力 ,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温度  仔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 ,如果在温度低的季节断奶 ,会加剧仔猪的寒冷应激 ,断奶幼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日龄为21℃一22℃ ,41一60日龄为21℃,60一90日龄为20℃。为了保持上述适宜的温度 ,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除注意防寒保暖和增加舍内养猪头数以保持舍温外 ,最好安装取暖设备,如暖气(包括土暖气在内) 、保温伞 、保温灯和热风炉或煤炉等 。随着仔猪年龄的增长,保育舍温度可以每周2℃的幅度降低。此外,可通过观察仔猪的行为得知温度是否适宜 。如果仔猪扎堆 ,说明温度低 ,仔猪冷,需调高温度;若仔猪散睡在地板上,说明舍温可能太高 ,应降温 。由于环境温度低于仔猪的最适温度而导致的症状有腹泻、发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并且容易诱发其它传染病 。在炎热的夏季则要防暑降温,可采取喷雾、淋浴、通风等降温方法,近年来许多猪舍采取纵向通风降温,取得了良好效果。
    湿度  猪舍内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可引发多种疾病。断奶幼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一75%  。
    环境清洁卫生 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预防传染病 。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具有长期性 、连续性和累加性 ,对粪尿等有机物要及时清除处理,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控制通风换气量,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保持空气清新。
    调教管理  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 、卧位、饮水、排泄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固定睡卧和排泄区 。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训练的方法是:排泄区的粪便暂不清扫,诱导仔猪来排泄,其它区的粪便及时清除干净。当仔猪活动时 ,对不到指定地点排泄的仔猪用小棍轰赶并加以训斥。当仔猪睡卧时 ,可定时轰赶到固定区域排泄 ,经过一周的训练,可形成定点睡卧和排泄的条件反射 。
  2、加强防疫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
  仔猪是否发病与自身抗病能力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凡是体质健壮的仔猪,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当仔猪健康状况不良时,其抗病力就会大大下降。因此 ,加强妊娠母猪后期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增强仔猪的体质是预防仔猪疾病的基本措施 。
    (2)坚持自繁自养,严格进行检疫。
    自繁自养就是用同一猪场的母猪所产的仔猪育肥 ,可防止因从外地购买仔猪而带进疫病。仔猪的一些传染病(如仔猪副伤寒 、猪瘟等)往往是因购入仔猪把病原体带到猪场而传染给原有的猪 ,引起发病和流行。实践证明 ,凡是坚持自繁自养的猪场很少发生传染病 。
    (3)建立必要的防疫制度 ,做好预防消毒工作。
    本场工作人员与饲养员进入生产区 ,必须经过消毒池再进入消毒更衣室洗澡: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后方可进入猪舍 。用具和所有设备都必须固定在本舍使用。要经常搞好舍内外卫生 ,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池的消毒液应定期更换,经常保持有效浓度。兽医或饲养管理人员应在每天早晚各巡视猪圈一次,检查猪圈卫生情况,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运动 、采食与饮水情况,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
    消毒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应根据病原体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消毒。
  (4)做好预防注射工作。
  预防注射是防止仔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即用某种传染病的疫(菌)苗 ,按要求注射到仔猪体内,使猪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抗体,不再感染此种传染病。如果预防注射工作做好了,一般就可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对于猪的预防注射,各地区、各猪场应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
 
XML地图